中央人民政府網(wǎng)站  |  省委  |  省人大  |  省政府  |  省政協(xié)
藏文版  |  設為首頁  |  加入收藏  |  無障礙閱讀  |  進入關懷版   
您的位置: 您當前的位置 :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(wǎng)  /  民生服務  /  公共服務  /  教育服務  /  小學教育

“校本化課程建設”展示五育融合成果

來源:西海都市報       作者:張繼婷   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07 09:27    編輯:朱月琴         

  

  祁連路小學學生練習古箏。

  “大家請看,現(xiàn)在這片區(qū)域所展示的是本校打造的特色項目之一——‘強音計劃’的民樂類展示區(qū),除了民樂類,我們還有管樂類……”3月31日,西寧市十三中教育集團祁連路小學舉行“校本化課程建設”展示交流活動。

  14時40分,祁連路小學教室里,國學經(jīng)典誦讀聲陣陣;操場上,學生們盡情揮灑汗水;花園旁,學生們認真學習手中的樂器……祁連路小學德育主任魏欣虹帶領大家參觀,校園里到處是青春陽光、積極向上的氣氛。

  “這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、選擇的課程,在學校使用的樂器是學校購入的,我在學校學習了幾節(jié)課已經(jīng)喜歡上琵琶了。媽媽鼓勵我讓我好好學,還答應我等過段時間給我買一把琵琶。”三年級3班的談芮琪學習的是“強音計劃”中的琵琶項目,每周三下午的課程是她最期待的。

  

  祁連路小學一年級學生開展閱讀課程。

  祁連路小學校長雷榕介紹,學校聚焦學生核心素養(yǎng)六大領域和學校育人目標,將育人目標與核心素養(yǎng)六大領域一一梳理對應,劃分成知書課程、達理課程、健康課程、審美課程、創(chuàng)新課程、向上課程六項課程。“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,面向全體、滿足個體,為學生的幸福成長奠定堅實基礎,以課程賦能,促進五育融合,為每個孩子的幸福成長插上隱形的翅膀。”雷榕說。

  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(yǎng)的基礎,課程建設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校辦學質量和特色發(fā)展水平。祁連路小學在國家課程校本化拓展課程推進的基礎上,進一步構建選擇性課程與綜合課程,豐富和完善校本化課程體系;在德育評價體系的基礎上,進一步探索課程評價體系。

  據(jù)了解,3月起,城北區(qū)教育局以特色項目建設為載體,引導區(qū)屬各校校園文化扎根落地,計劃每月舉辦以學校特色項目、黨建引領、德育共育、城鄉(xiāng)義務教育一體化展示為內容的校園文化交流活動。

  “城北區(qū)教育系統(tǒng)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結合‘雙減’重大部署,引導全區(qū)中小學進一步豐富學校辦學內涵,創(chuàng)新管理機制,形成辦學品牌,著力構建方向正確、內容完善、載體豐富、貼近實際的學校特色項目,把特色項目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,助推學校全面發(fā)展,努力形成全員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格局。”城北區(qū)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