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 |  省委  |  省人大  |  省政府  |  省政協(xié)
藏文版  |  設為首頁  |  加入收藏  |  無障礙閱讀  |  進入關懷版   
您的位置: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 / 專題專欄 / 專題 / 小財政大民生 / 收入分配

貧困戶家的牛犢能賣上錢了——馬鎖安的扶貧故事③

來源: 青海日報    發(fā)布時間: 2017-09-26 09:57    編輯: 馬燕燕         

  天剛麻麻亮,哇麻村貧困戶劉有榮的媳婦何新梅就端著飼料鉆進了牛棚??粗鴥纱笠恍∪黄っ凸獍l(fā)亮的牛兒一邊滿意地咀嚼著草料,一邊拿大眼睛瞅著自己的精神樣兒,何新梅頓時忘記了身體勞累,只剩下滿心歡喜。

  這個家里本來是養(yǎng)不起、也沒想過養(yǎng)牛的。劉有榮臥病在床14年,媳婦不僅要照顧他,還要照看孫兒,并打理家里的十余畝田地,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倆人連氣都喘不過來,更不要說是花七八千塊錢買一頭牛養(yǎng)起來了。

  改變緣于“第一書記”馬鎖安的勸導、鼓勵和幫助。2016年開春后,村里貧困戶家打算搞特色種植養(yǎng)殖業(yè)的越來越多,唯獨劉有榮家沒這個打算,他們甚至指望村里能把扶貧補助資金直接發(fā)放到戶。

  劉有榮不切合實際的想法被馬鎖安一口拒絕了,但馬鎖安并沒有放棄這家人,而是一次次地登門做起了劉有榮的思想工作。

  “我躺在床上下不了地,馬書記每次來,就坐在炕頭上或凳子上跟我聊天。他掰著手指頭給我算賬,說我要是拿扶貧補助資金買上兩頭牛,按照兩只牛每年輪流下一只小牛犢來算,我們家每年就能有五六千元的‘固定收入’,再種上點當歸、油菜啥的,這以后的日子就有奔頭了!”

  馬鎖安的一席話點醒了劉有榮,夫妻倆商量來商量去,決定照馬書記說的養(yǎng)兩只牛,這樣何新梅平時就不用太費勁了,然后把田地“精簡”到八九畝,再種上點當歸,跟著大家一起脫貧致富。

  如今,劉有榮一家的生活就像他們當初憧憬的那樣,地里的油菜、土豆足夠一家人所需,當歸長勢喜人,豐收在望。更重要的是,去年買來的兩頭牛果真下了一頭小牛犢,劉有榮開了六千塊錢的賣價,已經有人表達了明確的購買意向。

  “今年這頭小牛犢再不濟也能賣個五千塊錢,明年應該還有一頭能賣,真沒想到,我家的牛犢也能賣上錢啊!”劉有榮高興地說。

  用“輸血”式的辦法讓貧困群眾脫貧或許不難,但難的是靠“造血”式的發(fā)展讓貧困戶不返貧、持久脫貧。在這方面,馬鎖安結合哇麻村實際情況,下大力氣引導很多像劉有榮這樣的貧困戶依據(jù)自身實際把產業(yè)搞起來。他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與貧困戶充分溝通,把貧困戶的想法、打算摸清摸透,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,因地制宜、根據(jù)貧困戶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真實需求,精準選擇能帶動貧困群眾穩(wěn)定增收的產業(yè),帶著哇麻村走上了一條通過培育增收產業(yè)脫貧致富的新路子。(何敏)